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列车飞驰40年末梢变枢纽 青岛铁路见证改革开放巨变

发布时间:2018/12/18 11:14:42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每一座城市的崛起,都与它的交通密不可分。改革开放40年间,青岛市的铁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对外联通更加紧密,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客运铁路从最早单一的胶济铁路到如今济青高铁、青盐铁路即将开通,从铁路的末端变身为沿海的铁路枢纽,市区由单一的老火车站,到如今规划建设了四大铁路客运枢纽;列车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年底将开跑的“复兴号”,乘车的环境越来越舒适。乘车票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青岛站迈向“智慧车站”,刷身份证乘坐火车很快就能实现。交通条件的改善势不可挡,城市未来的快速发展正徐徐启幕。

  ■车站 2030年,红岛站年出行总量将超2000万人次

  “离海最近”车站几经扩建

  有人说,位于栈桥附近的青岛火车站,有着与生俱来的浪漫气质。很多外地来青的游客一下火车,首先会记住这个中国“离海最近”的火车站。自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以来,一个多世纪里,青岛火车站一直见证了青岛这座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前行。

  上世纪初刚竣工时,青岛站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红瓦黄墙德式钟楼,俨然一座欧洲城堡。40年间虽几经变迁,但这种整体风格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来。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青岛站的规模仍然比较小,站房的主体为两层楼房,车站主入口有十数级石砌台阶。当时,站内只有一个站台,搭有钢结构的雨棚。

  随着青岛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岛站的客流量日益增大,1991年,增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时,青岛火车站也随之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在原火车站北侧新修建了大型二层候车大楼,另在原站址南重新依原来风格建造了南楼,新钟楼增高了3米。

  面对日益增加的客流量,再加上奥帆赛即将举办,2006年,青岛火车站再次实施了改扩建。“当时是先把四方站和沧口站进行了临时扩容,作为青岛站封闭施工期间的替代。”已经从铁路系统退休的孙明先告诉记者,四方站由于场地有限,春运客流高峰时,进站往往要在外面排上很长的队伍。

  2008年8月1日,改造后的青岛火车站投入使用。站房沿广场呈“U”形布局,东、西两侧设有进出站口、售票厅、站台、候车室和贵宾室,南侧设端头出站口。德式建筑风格的钟鼓楼及售票厅局部再次得以保留,与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点相适应。站内设6站台10股道,可同时停靠10趟列车,运能大大提升。

  2016年10月1日,青岛火车站发送旅客9.3万人次,创下建站以来单日发送旅客人数的最高纪录。

  随着青岛北站,以及将来青岛西站、红岛站等铁路客运枢纽的投入使用,青岛站的客流将会进一步被分流。但是,青岛站至今还秉持着这样的愿景:厚植半岛、服务全局、放眼全路、走在前列,建成新时代最美城市会客厅,打造中国铁路滨海第一站。

  四大铁路客运枢纽并存

  根据计划,年底前济青高铁和青盐铁路将同步通车运营,青岛西站和红岛站都将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岛城将出现四大铁路客运枢纽站并存的局面。

  2008年以后,随着青岛铁路客运量连年大幅增长,青岛站的运能难以满足城市需要。并且受地理位置限制,青岛站难以扩建,拥挤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岛这座城市的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铁路青岛北站的规划建设提升了日程。2014年1月10日,青岛北站正式办理客运业务,青岛由在一个火车站集中到发,变成了从青岛站、青岛北站两个火车站分散出行,进入了“一城双站”时代。

  青岛北站是中国铁路的“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青荣城际铁路、青盐铁路、胶济客专等铁路线在这里汇集,地铁1、3、8号线也在这里换乘。北站采用东、西双向广场设计,站场14台18线(含正线),站房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雨棚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投用以来,客流量日益攀升,最高单日发送量已经超过了4.6万人次。

  两大新站各担重担

  红岛枢纽站位于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汇海路以南,环胶州湾高速以北,近期为济青高铁(青太客专)与青盐铁路的交会站,远期为规划中的国家滨海高铁与欧亚铁路大通道的交会枢纽。站台规模为10台20线,同步建设长途站、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站,实现各类交通出行方式的无缝隙换乘,打造立体化、现代化陆路综合枢纽。红岛站是未来整个大青岛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依托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红岛站将形成济青一小时通达、省内“两小时交通圈”,实现1小时到达连云港,3小时通达上海的大交通网络体系。预计到2030年,红岛站年出行总量超2000万人次,出行高峰值为8800人次/小时。

  青岛西站为青岛至连云港铁路主要停靠站,站房6万平方米,站场6台14线,具备始发终到功能。是集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身的“零换乘”交通枢纽,建成后将成为青岛联通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通道,从青岛西站出发至北京方向,可经济青高铁接入京沪通道。未来,从青岛西站出发可2小时到达京津冀地区,3小时到达长三角地区,建成后可满足西海岸新区近期2025年旅客出行量375万人次以及远期2035年旅客出行量500万人次的实际需求。

  ■铁路 铁路里程将达666公里,增长75.5%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有关人士介绍,改革开放初期,青岛市境内只有胶济铁路、蓝烟铁路,铁路发展较为缓慢。1991年兴建了胶黄铁路,1995年开通。2003年12月建成胶新铁路并投入运营,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南海便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完成了胶济线电气化改造、胶黄复线及电气化改造、胶新铁路等工程。“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进一步提速,新建铁路57公里,电气化改造165公里,铁路密度进一步增加,增强了半岛城市之间铁路联系。新建了胶济客运专线,完成了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胶黄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胶济客专线的建设,是青岛铁路提速的重要一步。”铁路部门有关人士介绍,2007年到2008年底,虽然青岛已经开行了动车组列车,但既有胶济铁路,只有高密到即墨等部分区段能够满足时速250公里动车组的全速运行,其它区段,动车组只能跑到时速200公里。

  2008年年底,胶济客专线正式运营后,既有胶济铁路改为了货运专线,使山东省经济的这条“黄金通道”真正实现了客货分离,进一步释放了运输能力,形成区域内1小时交通圈,构筑半岛地区城际客运网络,满足山东省东部地区快速增长的客货运需求。

  近年以来,青岛市铁路建设迎来了高潮期,累计新建铁路168公里。青岛客运北站建成投入运营,成为我省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站;青荣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与胶济客运专线、太青客运专线等衔接形成山东沿海地区通往全国各地的快速客运网络;海青铁路建成通车,与德龙烟、黄大、胶黄、青连铁路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沿海大通道;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极大缓解其运能运力紧张矛盾;青盐铁路、济青高铁相继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将开通青盐铁路、济青高铁、董家口疏港铁路,建成潍莱高铁等铁路项目,铁路里程将达到666公里,增长75.5%。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作为国家铁路网沿海铁路的重要一环,随着北段青岛至盐城,南段南通至上海铁路的建成,将形成自烟台经青岛、连云港、盐城、南通直达上海的东部沿海铁路通道,青岛由昔日的铁路末端变为铁路枢纽。

  ■列车 列车已经公交化,开跑“复兴号”

  随着青岛铁路和车站的变迁,市民出行时乘坐的列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岛运行的还是蒸汽机车。”中铁济南局集团公司青岛客运段成都车队书记姜兆蓓,当时刚刚从蓝村车站调至青岛客运段工作,他清晰地记得,当时胶济铁路上运行的全是蒸汽机车,车速只有40公里左右。从青岛到济南,慢车要跑上一整天,快车也得8个小时左右。

  随后,随着我国车辆技术的进步,列车陆续更换成了内燃机车,但是车速提升不是很大,正常车速也就七八十公里。无论是蒸汽机车,还是内燃机车,车上的设施条件很差,配备有锅炉,列车工作人员中有专门烧锅炉的,供给热水和取暖。“经常缺热水不说,冬季车厢的温度也始终上不去。”姜兆蓓回忆,后来胶济线实施了电气化改造以后,逐渐开行了电气机车,列车烧水、取暖等,都依靠电力供应,出行环境才有所改善。

  2007年,青岛开行动车组列车,市民往返青岛和济南之间,不仅时间缩短了,乘车的舒适性也提高了。到2009年8月,济青间开行的动车组就达到一天运行19趟,实现了公交化运行。随后,青岛站又陆续开通了往返北京、上海等地的高铁列车,乘坐动车组列车出行,成了青岛市民出行的首选。

  到2014年7月1日全国铁路大调图时,青岛站始发终到的58对列车中,高铁有22对,动车15对,普速列车21对。高铁列车的数量首次超过了普通列车和动车。

  为了给下一步列车提速打下基础,今年12月5日早上6点20分,中铁济南局集团青岛客运段的首趟“复兴号”列车,由青岛开往北京南。与“和谐号”动车组相比,“复兴号”车体更宽更高、乘坐舒适性更好,车厢内的设施也更加人性化,每两个座椅就有1个插座,每3个座椅有2个插座,插座上还有USB接口。车厢内的光线亮度高低不同,座椅上方有阅读灯,亮度和色温都可以手动或自动调节。

  另据了解,济青高铁和青盐铁路上目前按图运行的也是“复兴号”列车,预计等本月26日开通后,市民在更多车次上都可乘坐“复兴号”。

    ■票证 明年将试点电子客票,可“刷脸”乘车

  铁路和车站的变迁,也带来了乘车票证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铁路票证、购票以及验票方式也经过了四代变迁。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市民乘坐火车需要彻夜排队,当时的火车票是硬板票,车票票面始发站、到站经由地和席别等信息都是预先印好的。售票时,售票员根据旅客需要拿出相应车票,用简易的砸票机将年、月、日打印在车票上,并用胶水在车票背面粘贴小纸片标上车号、座位号。硬板票时代,售票员卖一张票需要5到10分钟。

  1996年10月起,青岛站开始试行计算机客票发售,“软纸票”开始代替“硬板票”上岗。售票时,软纸票可以现场打印,淡粉色纸质车票上印有一维码,票面日期和编号均由电脑打印完成。有了计算机联网售票,售出一张票的时间大约为40秒,比上世纪80年代快了15倍;越来越多的车票代理售票所(点)开到家门口。

  2007年7月开始,磁介质火车票加入“车票大家庭”。车票的硬度高了,有了二维码的防伪图案,车票正面印有动车组图案,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利用磁介质记录票面信息,而且可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2012年火车票全面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增加了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

  2011年1月19日,“12306”购票平台出现在人们面前,旅客不用再跑到售票窗口排队等候,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电脑、手机订购火车票。2017年年底,随着青岛站“智慧车站”建设的不断推进,青岛站增设了人脸识别安检系统,旅客只需将票证放入闸机,就能直接过检。

  预计到2019年,铁路电子客票业务将开始试点运营,旅客互联网订购车票之后,到达高铁站,无需换取纸质车票,直接可持二代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通过进站口和验票闸机直接乘车。同时,在绝大多数一线二线城市,也即将开通“刷脸”进高铁站,即使旅客没有带身份证,在“刷脸”快速通道对着“人脸识别”系统看一眼,就可以直接进站乘车。